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小车间鼓起群众致富“钱袋子”

小车间鼓起群众致富“钱袋子”

发布时间:2019-03-07 3月05日河南日报农村版06版:乡村振兴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07

       在内乡县,有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遍布山乡的扶贫车间。众多贫困群众手上忙碌,心中喜悦,因为在家门口他们就能挣到工资。

 “咱也能像工人一样有固定工资了,见月能拿两三千元钱。”近日,说起村里建起的切纸扶贫车间,岞曲镇魏营村贫困户魏国占满是感激,厂子门口贴的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也成了他的座右铭,每天都要念叨上好几遍。

 此刻,位于大桥乡河南村的切纸扶贫车间内,工人们也紧张有序地在各自的生产线上进行着切纸、包装、打托、运输等一系列的工作。

 内乡县是劳务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如何让富余的贫困劳力就近就业?该县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当地企业把产业链向下延伸,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让全县百余家企业与贫困村精准“联姻”。

 依托当地龙头企业,该县实施扶贫车间下乡进村,目前,全县已有13个乡镇建设起切纸扶贫车间35个,培训中心1个,拉动就业累计达2678人,吸纳400余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同时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返乡创业能人与县外大中型企业签订生产订单,在贫困村建成厂房式、居家式、互联网式的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

 返乡创业能人胡孔雷在灌涨镇胡刘村办起了汇美纸业扶贫车间,安置贫困劳动力10余名,平均工资1500~2000元。“目前已经有了南阳、西安、兰州等多地的订单,准备扩大规模,招收更多贫困群众进厂务工。”说起以后的打算,胡孔雷信心满满。

 扶贫车间建在村头,扶贫就业基地在山间落地,也带动发展起了服装、电商、包装、加工等产业,极大地丰富了内乡县的产业格局。电商产业、电子加工业、制衣地毯业、特色种植业、旅游产业等多业并举,既拓展了贫困户的增收空间,又实现了新兴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在王店镇显圣庙村芭比娃娃衣服加工扶贫车间内,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笑着:“一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天天有活儿干,家离厂子还近,接送学生也方便。”

 在马山口镇李井村小饰品加工作坊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活儿不累,有时间了都能干,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正在忙着扎蝴蝶结的贫困户卢玉琴笑着说。“忙时务农,闲时务工”逐渐成为她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内乡县诸如此类的各色扶贫车间可谓星罗棋布,全县参与帮扶的企业实现与贫困村结对全覆盖,实施帮扶项目200多个,总投入6亿多元,已在贫困村建立的扶贫车间有100余个,1万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在家门口打工有了稳定持久的工资收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