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脱贫路上“哥俩好”
脱贫路上“哥俩好”
发布时间:2019-03-07
早晨6点,内乡县灌涨镇刘营村的贫困户刘连柱便套上义肢来到了新盖好的猪舍里打扫卫生。收拾妥当,他按下手机上的“1”键,不一会儿,便传来了他的叔伯哥,也是联户组长刘连基熟悉的声音:“柱子,恁早打电话,出啥事了?”“没啥大事儿哥,就是想让你过来帮俺谋划谋划。俺这新猪舍还想再添些家当,再买上两头老母猪。”刘连柱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皮。
今年48岁的刘连柱,肢体残疾。他的妻子智障,女儿上大学,儿子上小学,一家人挤在上世纪70年代盖的土坯房里。前些年,他常自嘲他的家:“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不下,里面滴答。”
生活的窘迫,没少让刘连柱背地里抹眼泪。供养孩子完成学业、住上新房子,一直是他的两大心愿。
变化,从2016年开始的。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刘连柱,享受到了多项扶贫政策。易地搬迁,让他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两室一厅的新居;残疾人补贴、教育补贴、低保等多项扶贫政策,让面临辍学的女儿重拾信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也让儿子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刘连柱的生活不再捉襟见肘、两个心愿也完成时,当地政府对他帮扶脱贫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当刘连柱得知自己的叔伯哥刘连基成为他的联户组长时,开心得不得了。2017年以来,内乡县推行的联户组——由“党员干部、社会能人、致富能手”带动、以五户为一组——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帮扶俺的是亲叔伯哥,亲上加亲咧!”有一段日子,刘连柱逢人就说。
17岁时在砖厂干活被挤断右脚的刘连柱,当年在郑州治疗、安装义肢,都是刘连基帮的忙。前些年,他也一直没少给刘连基找麻烦。
“柱子,依你这情况干不了力气活儿。依我看,你不如把咱已去世的大哥家的院子拾掇一下,趁着现在猪肉价格还可以,先逮两头老母猪养养,一下猪娃儿就能卖钱。”刘连基帮着刘连柱找穷根,定规划,缺啥补啥。
“中,俺听你的!”说干就干。刘连柱坐着刘连基的三轮车,俩人直奔附近的养猪场。议价、订猪,买饲料、拾掇猪圈……在刘连基的帮助下,经过两天的辛苦,两头母猪“搬”进了刘连柱的新家。
帮扶帮到位。“致富靠自己,不能等靠要。不会技术学技术,有了俺哥当后盾,再加上县里的技术培训,俺一定能脱贫致富!”在刘连基的帮扶下,刘连柱勤学钻研,渐渐地,他还成了养猪的“土专家”,才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卖出了42个猪娃儿,挣了近两万元……“俺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刘连柱越来越开心,越来越自信。
现在,刘连柱每天都要接到好几个电话,这都是一些贫困户想请他这个“土专家”赶去现场答疑解惑的。眼下,刘连柱成了大忙人,他除带动了本村和周边村20余户贫困户发展了养猪业,还不断向一些慕名咨询养猪技术的群众耐心说自己的养猪心得。
看着刘连柱的生活越来越好,刘连基又为他制定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成立合作社养猪,让更多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不再单打独斗。“柱子,就算你自己脱贫了,还得学会抱团取暖,给更多贫困户做个榜样,让更多的人跟你一起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