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老张夫妇太极情

老张夫妇太极情

发布时间:2019-08-12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12

 微信图片_20190812105204.jpg

      老张名铁铮,一听便知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又经过22年军营大熔炉的锤炼,更加铮铮铁骨了,始终践行着“有志者,事竞成”的箴言。 
      军营生涯使张铁铮养成晨练的习惯,酷爱体育运动,跑步、游泳、打篮球成了业余爱好。1986年转业到县法院后,带领法院青年干警早起跑操,组织篮球队在县直部门巡回切磋,深受社会和单位的欢迎。2002年从副院长岗位退居二线,浑身轻松许多,觉得锻炼身体仅停留在跑步游泳打篮球还不够。并且随着年令的增长,有些运动会逐渐离开老年人。因此,就开始研习太极功夫,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光蝶,反复读,反复看,反复练,还动员爱人杨英芝一起学习,起到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就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招一招,一式一式的练习,体悟其中道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掌握了简化24式太极拳等基本动作要领,但在做的时候总觉得不到位,招式的方向时有偏差。
      书读了十几本,光蝶看了一尺多高,正当俩口惆怅难以前进时,2003年春天的一个早上,老张晨练到梨苑山庄,眼前突然一亮,一个中年女子身着太极服正在练拳,动作优美如光蝶影像,一招一式飘逸洒脱。老张怔怔地看到结束才上前搭话,自我介绍后得知对方姓谭,是信阳来县防疫站协肋工作的,在太极运动方面持有国家级裁判员证。老张夫妇喜出望外,真是天赐良机,立刻拜师学艺,经谭裁判指导半年到其在內乡工作结束,两个人太极水平大幅提高,身边慢慢聚集不少围观人和爱好者,凡是喜欢学的,老张就热心教授,老伴从旁助之,夫唱妇随地带起一支练拳队伍,在县城云起习练太极的热潮。但是花样单一,缺乏吸引力,练太极的队伍扩大不起来,成了老张夫妇的一块心病。
 
微信图片_20190812105210.jpg
 
       2005年底临退休前,夫妇二人到部队探望儿子。在军营大院內,看到一位同是看望儿子的四川老太在练太极功夫扇,引起极大兴致,通过儿子中介,拜四川老太为师,在部队度假两个月,熟练掌握了太极功夫扇,并对其它太极拳的要领进行了认真拜教,完善充实提高了自己,满载而归。走到哪儿,学到哪儿,活到老,学到老,人的青春生命是在不断学习中焕发出来的,只有这样才有意义。老张夫妇做出了令人佩服的榜样。 
       练太极,手里多了一把大红扇子,随着节奏发出声响,练太极的情绪高涨,围观者喋喋不休,不少人摸拳擦掌想一试身手,锻炼的队伍迅速增长,不论县处级退休领导,或是乡科级退休干部,还是一般退休职工,手握大红扇,身着太极服,在县城,在集镇,随着老张夫妇,随着老张夫妇的弟子舞动起来,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小文体活动,城乡文艺演出,太极拳、扇子功成了保留节目。极大地提高了老年朋友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晚年生活,受到普遍好评。  
       2006年退休至今,老张夫妇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相长不断完善,带出学员200余人,通过他们在集镇、村庄的文化广场到处活跃着太极优美身影,其中10余人在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先后组织创办了县武术协会、县健身气功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使社会体育活动有了可靠保障。张铁铮也多次获得省市县优秀离退休干部、先进党员等称号。2019年被推荐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他是河南省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老张今年75岁、老伴73岁,在交谈中,深深为他们10余年的凡人善举所感动,他们把有生之年奉献给社会体育事业,为老年健康发出一份光和热。眼下正带着一支40余人的新队伍,汗流夹背地热练三伏。他挥汗如雨得叫人心疼,仍不厌其烦地穿梭在人群中教授,我身受感动积极入列,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光和热,并把这些小事说出去,让朋友们一起沐浴这束光和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