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岞曲镇:多举措发展特色产业 撑起脱贫攻坚一片天

岞曲镇:多举措发展特色产业 撑起脱贫攻坚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9-06-27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27

       消除贫困,是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之大事。岞曲镇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汇水区乡镇,如何转变发展路径、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和引爆点,从而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脱贫,岞曲镇党委、政府把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精准施策,绘织农业产业扶贫蓝图。“促进产业发展,让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受益,要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生态,起到一个好带动”。这是岞曲镇党委书记孟晓同志对产业发展的认识和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和思路,着眼产业扶贫,岞曲镇积极实施,结合本地特点,与北京农科院对接,邀请专家对岞曲镇产业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在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岞曲镇产业发展蓝图,明确了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机制等,构建起了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四梁八柱”和有力支撑。
       典型引路,特色产业扶贫百花竟放。结合岞曲镇处于南水北调水源地汇水区特点,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初步形成了“茶、菊、蔬、烟、果、艾”六大农业生态产业体系。“郦邑贡菊”荣获2018年“河南省十大农副产品”荣誉称号,产品供不应求,已闯出国门,走向全世界;15000亩茶叶基地全部进入盛采期,内乡民丰、宛西农综、天隆茶业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经专家坚定达到有机茶标准,水源玉叶、丹顶一品、天曼绿芽、葫芦山茶等品牌也多次在省级茶产品评比中获奖,带动当地群众1800余人就近就业;河南麦田岁月利用澳大利亚活力农耕技术种植的豆贝、芥蓝、广东菜心、桑椹、特色辣椒等有机蔬菜,远销香港、澳门;传统产业烟叶坚持向精品大方、向质量要效益,2018年种植烟叶1800亩,实现税收56万元;招引河南中商集团在上庄村种植无花果1080亩,全镇林果产业达到近20000亩,已经初步形成了固定销售渠道;艾草种植面积1200亩,正在向初加工、深加工方向迈进。这些产业可复制、可推广、接地气,实现了成功转型和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岞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初步建成了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激发动能,靠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种植烟叶,虽然辛苦一些,但比种植其他作物赚钱。我种烟20余亩,亩效益在3500元以上,扣除各种支出,净收入达到了5万余元。”魏营村贫困户魏文会靠种植烟叶实现了脱贫致富;“咱又不傻不笨不懒,只是身体不太好,只要勤劳肯干,找准门路,咋也能过上好日子!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习主席,我一定要好好管理、好好过日子!”水沟村贫困户彭德旗发展核桃、桃树、杏树50余亩也靠自身动能实现了脱贫致富,……像这样靠自己自强自立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在岞曲镇层出不穷。
       同时“两个全覆盖”、扶贫车间、家庭农场、技能培训等帮扶带动项目,都呈现出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一个个鲜活的脱贫典型、一条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虽然产业不同、模式各异,却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