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3版:激情跨越“十二五”聚力奋进谋崛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个人劳动创造-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人劳动创造-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个人劳动创造-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 从秦英林倡导的“价值公式”看其价值观和财富观

  “个人劳动创造-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这是“河南首富”秦英林眼中的“价值公式”。这一公式从字面上看确实很直白,但它却被秦英林和牧原人“演算”得非常有内涵,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

  “做大做强‘个人劳动创造价值’,谨慎‘自己占有’和享用,不要使等值等于零,要努力使等值大于零,并且是越大越好,千万不能使等值小于零,是负数。这就是我们牧原人的追求!”

  日前,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年度工作例会上,董事长秦英林点击的“个人劳动创造-自己占有=奉献社会”价值公式显示在主席台LED屏上,他对这一价值公式的讲解,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秦英林23年前携妻子钱瑛辞职返乡,从22头猪起步创业,目前,牧原已发展成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态农业等为一体,在国内率先建立完整封闭式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集约化养殖规模居全国第一的集团企业,总资产达5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全自养生猪供应商、中国工业化生猪生产航母企业、南阳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

  秦英林认为,企业要想保持基业常青,必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且能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独特企业价值观和财富观。因此,多年来,他从自身做起,引领自己的团队妙手“演算”着包含牧原人高尚价值观和财富观的“价值公式”。

  【

  【

  “复制”财富“蛋糕”:

  撞击“痛点”转型升级 创造更大规模效益

  模,提升集约化水平;二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三靠优化资源利用,实现最佳环保目标。

  秦英林制定了“立足南阳,经营中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引领牧原用“复制”提升的方式,把在创业地内乡县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链以及循环养殖、生态环保的成功做法有效“粘贴”到外地,建起了影响广泛的一个又一个生猪产业集群。

  湖北省钟祥市是一个生态秀美、环境宜人的风水宝地“帝王之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牧原靠自身的综合实力,挺进钟祥,拉开了走进湖北的战略扩张之势,计划在钟祥建设年出栏200万头的养殖基地。仅两年时间,已完成了占地4000亩、投资3.6亿元、年出栏40万头的钟祥一分场建设任务。

  像钟祥一样,牧原近年来已把发展的触角扩张到河南、山东、湖北等省的10多个县市区,已拥有13个全资子公司和1个参股公司。每到一地,牧原坚持就地招引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到企业就业。目前,固定员工已达4000多人,其中,大学生员工已达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近百人;常年吸收企业所在地务工农民6000多人。

  目前,牧原的成本运行已在全国同行显现出独有的优势,环保做法也成为国家畜牧协会猪业分会倡导全国同行“复制”的经验。

  许多人羡慕秦英林从22头猪起步成为今天的“河南首富”,但能品出秦英林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超人境界的却为数不多。

  秦英林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快乐,就在于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把劳动变成财富。”但他并没有为了自己创造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社会利益。

  尽管他从世俗偏见中走来,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走来,从二次创业即将失败的困境中走来,但他坚守着自己创造财富、为社会谋利益的理想,坚守着“高品质猪肉生产者”的核心定位,坚守着不投机、不巧取、不豪夺、绝不拿金钱做交易的人生信条,坚守着不与农民群众争利益、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内部员工争薪酬的“三不争”原则,赢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使牧原的发展赢得了“反弹琵琶”效应,企业所到之地,百姓拥护,政府欢迎,社会支持,用工不愁,推动养殖规模由年出栏百头、千头、万头、数万头、10万头、百万头发展到数百万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全自养生猪生产基地、中国工业化养猪旗舰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他引领企业坚持用创新成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成果342项,使猪舍建设成本、饲料成本、各类资源利用成本、管理成本等合理降低,效益显著提升。全员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全国同行,创造出人均育肥猪年饲养量1万头的全国纪录。今年生猪出栏量将超过200万头,效益非常可观。

  牧原股份自2014年1月上市到目前不足两年时间,总市值翻增了4倍,2015年胡润富豪排行榜发布,秦英林、钱瑛夫妇个人身家达205亿元,蝉联河南首富,比去年胡润富豪排行榜公布其为河南首富时净增115亿元,成为河南唯一进入“中国百富榜”的富豪,位次由去年188位上升到98位;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发布,秦英林夫妇蝉联“河南首富”并进入中国富豪前百,并且是河南第一位进入“前百”的富豪。

  “做企业以挣钱、创造利润为目的,但我们要挣明白钱,挣心里踏实的钱。”秦英林经常这样告诫他的团队。

  早在2001年的时候,牧原二次创业战犹酣,最缺的就是资金。由于饲养规模太小,生猪销路不畅,抵御市场风浪尤其是价格波动的能力十分有限。那时候,使用瘦肉精已是行业的潜规则。有不少销售商和屠宰商找到秦英林,说:“我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你只管喂,我全部包销,保证仪器查不出来,每公斤给你涨0.3元。”公司常务副总曹治年当时算过一笔账,按当时的生产规模,若按每公斤涨0.3元算,每头猪可涨30元,企业每年可多挣200万元。

  200万元吸引着秦英林,但始终没能打动秦英林,他对销售商和屠宰商说:“仪器检测不出来,但我的良心能检测到,我需要赚更多的钱,但我坚决不赚昧良心的钱!”

  不用瘦肉精养的猪看相差,价格还低。看着猪卖不出去,工资发不下来,猪饿得嗷嗷叫就是没钱买饲料,一些员工也找到秦英林,暗示他们准备试用瘦肉精。秦英林教育员工说:“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是食品,是人民的生命啊!不仅要给我们的爹妈吃,给我们的孩子吃,还要给天下的百姓吃。”秦英林用“企业宁可倒闭也不能用,谁用开除谁”的坚决,坚守了良心和道德底线。

  秦英林在利益面前抵住了诱惑,多年来坚持使用本公司研发配方生产的饲料,并且从饲料原料的源头做起,实现了每头猪的“可知、可控、可追溯”,确保了猪肉制品安全,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远销世界上对食品检测要求近乎苛刻的日本的牧原肉品,每吨要高出市场价6000元到10000元。

  2006年,中国农业银行股改上市,牧原在农业银行的存量贷款为2450万元。由于股改需要,农行对一些资产剥离打包处置,只需要完善一下手续就可免除债务。牧原当时资金非常紧张,产业扩张又需要贷更多的款,秦英林还贷非常艰难,而当时国家有政策,可以进行打包处置免予偿还。秦英林却对银行的人说:“做人做事离不开诚信,我们欠的不仅仅是银行的钱,更是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人民的钱,如果大家都不还,那国家岂不乱套了?”

  而企业内部也有人对秦英林的做法感到不解,和他一同创业的伙伴找到他说:“我们不是不讲诚信,而是按国家政策办,既不违规更不违法啊!再说,甩掉这些贷款包袱,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创造更多的财富啊!”秦英林严肃批评说“欠债还债,天经地义;如果我们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失去了诚信,那你挣到的就不是钱了!”

  秦英林带领团队一边筹款发展,一边还清了欠款,赢得了从此享誉全国银信部门的个人信用。

  就在他把银行的钱刚刚还完之际,牧原需要扩张发展,众多金融部门争相支持牧原发展。农发行首先贷款1.2亿元,不够用,农发行领导说:“再给你3亿元。”秦英林说没有抵押物了,行长说你秦英林的信誉就是抵押物。同样,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省农行开中国先例,以活猪为抵押,给牧原贷款5000万元。从此,牧原的资金是想要时就源源不断地涌来,一些金融部门以能为牧原服务为荣幸。就连世界银行也投资牧原,成为牧原的股东,这是世界银行在中国投资养猪业的第一例。

  秦英林认为,新时期只有立足转型升级,致力于将产业蛋糕做大,把实体经济做大,才能吸引更多人就业,才能更多地创造财富,也才能更多地和社会分享财富。

  但怎样立足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养猪主业?秦英林说,就是要找准企业发展的“痛点”:一靠膨胀规

  特约记者 徐海林

  从感恩节俭出发:

  不懂得感恩,不会节俭,就谈不上奉献社会

  个社会的“关照”,无论是谁,都难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所以,每个人首要解决的是感恩的问题。他说,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最不受尊重的人,也是很难做成事业的人,因为他不可能把自己创造的财富与他人分享,更不会有奉献社会的自觉。他教育团队,要用感恩之心去创造、去分享。

  “凡事论心不论力,有心有力更高尚”,这是秦英林倡导的“发心”理念。他教育员工,要用感恩的心去激情创造财富、舍利奉献社会;让员工铭记,企业能创造出可观的价值和财富是地方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支持的结果;让和他交往的人明白,每个人的进步都是父母和身边人影响教育帮助的结果,必须怀有感恩之心。

  “只有感恩还不行,要想使自己创造的财富更多地与社会分享,还必须谨慎享用,有节俭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创造的价值更多的成为财富,才能有更多的财富感恩社会。

  身为“富豪”,秦英林除了自己的座驾是为了“生意”和“安全”需要而奢侈一点外,他和家人的节俭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装得最多的是“废纸”——每次开会离开前,他都会把桌子上的纸张装进自己的包里,以备自己随时思考学习时记东西用,并且是每张纸必须正反两面都用完。

  孩子在他的影响教育下,从小至今使用餐巾纸时,都会撕下一半,另一半下次再用。无论在家在外,掉在桌上的饭菜,他和家人都会习惯地吃了。

  在牧原总部,秦英林一家和员工们生活在一起,他们节俭的习惯体现在方方面面,感染和影响着大家。尽管牧原员工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但如今走进牧原的每个餐厅,你不可能发现哪个盘子里会剩有饭菜。在这里,“光盘行动”已成为大家的普遍自觉。

  节约节俭,也体现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公司每年杜绝跑冒滴漏节约的开支达2000多万元。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如果单为了自己享用,那就根本不需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创造财富,因为每个人的享用毕竟是有限的;我之所以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做大财富蛋糕,恨不得把全天下的钱都挣过来,就是要多为社会做点事。”秦英林经常这样说。

  2009年6月,麦收时节,阴雨连绵,牧原所在地内乡县大面积小麦被雨水浸泡而发芽,粮食企业无法收购这些出芽的小麦,政府担忧无粮社会不稳,农民发愁卖不了粮食生产生活可咋办?

  “这芽麦我收!”关键时刻,秦英林出现在县长面前“我有饲料厂,我全收,按正常小麦收购价,一斤0.88元!”秦英林的话让县长吃惊和感动,因为按内乡当年的小麦产量,他不但要占压一亿多元资金,而且与市场当时的价格相比,要倒贴一两千万元。秦英林在公司统一思想后说:“再大的压力我们承受,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是我们做企业的责任啊!”

  秦英林当时的企业规模和效益也有限,这样的担当确实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钱不够,秦英林找银行贷款1亿多元;没场地,公司四处租赁;收购,现收现结不“打白条”。结果,秦英林不仅把内乡的芽麦都收了,还把周边县市农民们送来的芽麦全收了。

  但想不到的是芽麦做成的饲料猪只吃三天就不吃了。“企业面临灭顶之灾”。看着同志们忧愁,秦英林没有被吓倒,他说:“企业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再多,缺乏社会担当,就等于零;如果因收芽麦企业倒闭,请在我的坟头竖上牌子,上面写‘因收芽麦而死’!”秦英林蹲在猪舍几天几夜没合眼,当他用手往猪嘴里送饲料时,他笑了,“原来是因为芽麦做的饲料太黏啊”,随后用科技创新解决了这一问题。

  秦英林大义于天下,为民解难,为政府分忧,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赢得了“天意”。第二年,饲料涨价,秦英林不仅没吃亏,反而从中受益了。

  秦英林夫妇尽管是“河南首富”,但他们自己又确实没什么钱,因为他们每年都把自己的分红留在公司,以期给公司、给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内乡有一个老板名叫陈书法,他知道秦英林的做法后曾劝秦英林说:“这样做太傻了,你哪怕留个一二百万元在自己腰包里也好啊!不然,企业真有个三长两短,你孩子连上学、结婚的钱都没有啊!”

  的确,秦英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想到的不是为自己积累财富,而是在不断创造中去和更多的人分享财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火热能量,因为在他心中,分享比独享更愉悦。

  秦英林致力于把创造的财富留在企业所在地,支持当地发展支柱产业,建设公益事业,以改善老百姓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内乡县余关乡黄楝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牧原积极支持村里修路、建校、打井、发展经济、建社区,目前,该村已建设成为中国首批“最美乡村”、河南首批“水美乡村”。每当秦英林回到这里,看到眼前的美景和老人们在社区里休闲娱乐的场景时,他说“会像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时一样兴奋”。

  内乡县老庄小学地处偏僻,教学环境差秦英林发现后,于2011年设立了“牧原教育基金”,并让公司社会责任部指导引入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激励老师教好书,从此,学校发展不缺钱,优秀教师得奖励,该校教育质量从2011-2012学年的全镇第18位循序渐进上升至2014~2015学年的第1位。秦英林把每年暑期该村党支部书记给他发来的“喜讯”短信都保存在手机里,他说:“看到短信,就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

  像支持老庄小学一样,支持企业所在地的小学提升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的还有20多所。去年,他一次性拿出近200万元,对内乡一高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激励该校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年,他又拿出1500万元,支持内乡县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面向全县设立“牧原教育基金”。他说,他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和社会分享财富时,胸中装的是满满的幸福;而和社会分享得越多,幸福感、成就感就越强”。

  近年来,秦英林和牧原已累计为社会扶贫、教育、修路、养老和救助贫困大学生等捐资1.15亿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

  价值观出了问题,关键点在哪里?当有人和秦英林交流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秦英林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从感恩做起。”

  秦英林认为,每一名员工生活在企业里,离不开公司这个“小社会”;而公司这个小社会,又包容在大社会之中。没有周围的人和整

  “三不争”赢得大效应:

  不与农民群众争利益、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内部员工争薪酬

  创造为担当:

  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再多,缺乏社会担当就等于零

  用诚信赢得财富:

  失去了诚信,你挣到的就不是钱了

  挣“心里踏实”的钱:

  企业宁可倒闭,也坚决不赚昧心钱

  “分享”就是“享受”:

  分享财富越多,幸福感就越强

  用价值观造就团队:

  以价值观选人用人,团队就一定有创新创造的巨大动力

  牧原扩张规模,在远离公司总部数百公里的山东曹县成立子公司,投资项目数亿元,总经理由80后李羽中担任。两年内,李羽中很快学会利用牧原价值观、财富观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创新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使投资落地任务超计划完成。

  像李羽中一样,近年来牧原提拔重用20多岁、30来岁的年轻人有300多人,他们在牧原的中高层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地创新创造,为公司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造价值,奉献社会;责任来临,勇于担当;内方外正,推动进步”是牧原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价值观为本选人用人,团队就一定有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和动力。”秦英林说。

  牧原只唯价值观而不论年龄、学历、身份、资历和性别选拔、培养、调配、使用员工和干部,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和1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创造出了育种、营养、猪舍、环保技术水平等在全国领先的奇迹。牧原团队眼下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优秀团队,成为国内同行仰慕的风景,引领着行业前行。

  在用价值观和财富观造就团队的过程中,秦英林更知道“财散人聚”的道理,引导企业“舍得”与员工分享财富,除落实较高的工资待遇外,已实施内部员工持股计划。今年6月,在牧原上市1年半后,已落实了第一批员工持股计划,共有500名员工持股7亿元。公司还提出了内部的“百千亿”财富创造计划,即在未来10年内,成就100个亿元家庭、1000个千万元家庭、10000个百万元家庭,使全体员工财富实现1300亿元。牧原员工为此而激情满怀。

  秦英林用自己高尚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引领牧原成为国内外同行业瞩目的企业,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可观价值和财富,赢得了广泛赞誉。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畜牧业领军人物”、“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南阳市十大功勋人物”等,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牧原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畜牧业旗舰企业、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企业、河南省支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建成了全国生猪生产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同时还涌现出一批青年文明号、巾帼创业标兵等先进岗位和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个人。

  “助力中国建设养猪强国,让人们吃上自己生产的高品质猪肉”是秦英林创业时就有的梦想;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信,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引领,秦英林和他的牧原团队一定会朝着他们心中的愿景目标,把“个人劳动创造-自己占有=奉献社会”这一价值公式的“奉献之和”做得更大更耀眼,与社会大众共享。10

  秦英林论价值观和财富观

  ——物质缺乏,很难让自己成就伟大和高尚;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快乐就是创造价值最大化。

  ——我不是伟人,但我要以伟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企业家要比境界,比胸怀,比格局,比奉献,必须明白自己的初衷是为利润,还是为事业?是在为自己,还是在为社会?

  ——创造财富是能力,担当责任是品格,奉献社会是胸怀。

  ——价值观出了问题,学历再高,能力再大,坚决不能用。

  ——(我们)不找有经验的(人),要找有纯正品性的,用社会责任感这面镜子去发现“善根”。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要用感恩之心去创造,去分享;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最不受社会尊重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